《当代会计评论》“又日新”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2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25年6月28日,《当代会计评论》“又日新”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当代会计评论》编辑部、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来自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延安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延边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22所高校的71位专家、青年学者参与本次会议。

🔺 嘉宾合影




开幕式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张俊瑞教授主持。

🔺 张俊瑞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张俊瑞教授,以及《当代会计评论》主编、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峰教授分别致辞,为会议拉开序幕。


张俊瑞教授对《当代会计评论》的邀请表达了诚挚谢意,并对该杂志在促进学术创新与交流学术思想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予以高度认可。他代表主办方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祝愿本次会议能够顺利举办,同时寄望《当代会计评论》能够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学术平台,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提供有力支持。

刘峰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诚挚欢迎,阐述“又日新”论坛创办宗旨。他指出,“又日新”取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经典论述,蕴含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深刻内涵。他特别说明,该论坛以青年学者为主体,学生为主导,寄语青年学者立足中国国情,放眼国际学术前沿,深耕会计研究,让会计成为一门“显学”。此外,刘峰教授强调了“研究文化”的重要性,鼓励青年学者做有价值、能带来知识发现且对他人有帮助的研究。

🔺 刘峰  教授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主题报告、论文报告与交流和闭幕式三个环节。



 主题报告  


在“又日新”论坛主题报告环节,苏州大学权小锋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王彦超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邱嘉平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曹春方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司毅教授依次作主题报告,为与会学者带来学术洞察与思想碰撞。

🔺 权小锋  教授

🔺 王彦超  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邱嘉平教授以“为何公司会给 CEO 提供额外福利”为题作报告,分享了其研究成果。他结合企业规模、市场因素等多维度视角,剖析了公司为 CEO 提供额外福利(Perks)的原因。在研究企业规模与福利占比的关系时,邱嘉平教授运用经济学原理,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展示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福利占比呈现上升趋势的规律。同时对生产力相关的额外福利和无关的额外福利进行了界定,阐释了两者在激励 CEO 方面的差异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企业为CEO提供生产力相关的额外福利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为企业的福利策略设计和监管者提供了参考。

🔺 邱嘉平  教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曹春方教授带来题为“身份与契约”的报告,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视角,深入剖析身份与契约在不同层面的作用。曹教授围绕“社会嵌入的市场”“政府、社会与市场的互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AI 时代的身份”“东方与西方”五个层面展开探讨,层层递进,揭示了身份与契约在各个维度的深刻影响。他指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该研究为理解身份与契约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也让与会者对政府、社会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 曹春方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司毅教授以“气候脆弱性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为题,分享其在该领域的研究探索与实践。他指出,气候脆弱性是系统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程度,与侧重潜在威胁的气候风险有明显区别。司毅教授的研究揭示了气候脆弱性与资本市场的紧密联系,发现气候脆弱性会提高股价崩盘风险,而不同国家在气候风险投入和披露制度上的差异也会产生影响。其研究成果为理解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资本市场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不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政策建议,引发与会者广泛关注。

🔺 司毅  教授



论文报告与交流


秉持“雏凤清于老凤声”的理念,《当代会计评论》通过“学生论坛”栏目与“又日新”论坛,为青年学子搭建学术平台。在论文报告与交流环节,西北大学马晨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李留闯教授担任主持。经遴选,西安交通大学王倩雯、西藏民族大学牛伟雨、重庆工商大学桂清清、兰州大学王怡婷以及厦门大学熊枫五位汇报人的论文脱颖而出,围绕数据资源信息披露、耐心资本、气候风险、人工智能以及企业整数情结等前沿热点议题,分享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王倩雯同学以“‘主动模仿’与‘被动应对’: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同群效应研究”为题,深入探讨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与互动效应,揭示出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存在显著的行业同群效应,且该效应主要源于企业的主动模仿与被动应对两种动机。机制检验表明,在信息学习动机和制度合法性压力的驱动下,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会呈现出同群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同群效应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

🔺 王倩雯同学


西藏民族大学牛伟雨同学在“数据资源信息披露何以吸引耐心资本?——基于年报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一文中,深入探究了数据资源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揭示,数据资源信息披露可有效吸引耐心资本。机制分析显示,降低代理成本是其主要影响机制。管理层短视主义对数据资源信息披露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而对代理成本与耐心资本之间的关系则起正向调节作用。此外,数据资源信息披露对耐心资本的促进作用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中更突出。

🔺 牛伟雨同学


重庆工商大学桂清清同学以“气候风险的审计定价效应——基于极端高温天气的实证证据”为题,深入剖析气候风险对审计行为的影响。研究立足于成本效益分析理论与风险管理理论,揭示气候风险会提高审计成本、审计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而促使审计费用提高。机制分析指出,气候风险主要借由提升企业的融资约束来提高审计费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极端高温天气还会致使审计质量降低。此外,在四大审计机构、高收入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低碳排放企业以及未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地区,这种关系作用更为明显。

🔺 桂清清同学


兰州大学王怡婷同学在“人工智能如何在业绩预告中见微知著?基于文本分析与机器学习的证据”一文中,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业绩预告的精确度与准确度,进而优化业绩预告质量。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推动人力资本升级以及打破企业组织惯例,有效提高业绩预告质量。此外,促进作用在业绩复杂度较高、分析师关注度较高以及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明显。

🔺 王怡婷同学


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熊枫副教授以“数至圆满:中国企业整数情结与公司业绩的文化交融”为题,从中国人独特的“逢五逢十”整数情结入手,补充了行为经济学视角下非正式制度的相关研究。通过对沪深A股上市企业整数情结的深入探讨,发现“年龄逢十”的企业经营业绩更为出色,且在大规模企业中这一现象更为显著。

🔺 熊枫副教授


本次论坛特邀中央财经大学王彦超、苏州大学权小锋、澳门大学刘南钦、西安交通大学齐保垒、西北大学马晨等多位会计财务领域权威专家担任论文点评嘉宾。在5位汇报人完成汇报后,专家们从研究设计、理论构建、实证分析以及研究贡献等维度,对论文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点评。秉持着严谨的治学精神,专家们精准地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如部分研究在变量选择上的局限、理论框架与研究问题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建议。专家们的点评不仅帮助青年学者提升了论文质量,还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充分体现了学界前辈对青年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培养。





  闭幕式


本次论坛的闭幕式上,熊枫老师担任主持,刘峰教授发表总结发言。刘峰教授再次阐述了“又日新”论坛的核心宗旨,并强调了“研究文化”的重要性。他指出,青年学者应将追求真理作为研究的首要目标,真正地找到问题,并将其发展为理论意义,而非仅仅以论文“发表”为终极追求。刘峰教授鼓励青年学者们致力于开展那些具有深远价值、能够推动知识发现的研究,以实现知识发现与学术助人的双重目标。最后,刘峰教授介绍了“又日新”论坛后续安排,诚邀大家持续关注和支持,共促会计研究创新发展。

🔺 刘峰  教授






文 | 陈浩乾

责编 | 杨颖瑜

审核 | 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