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Are costs sticker when the future is nearer?
报告人:陈茹 博士研究生
主持人:沈江华 助理教授
2020年10月30日下午,15级博士研究生陈茹同学在第七十一期“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教师与研究生系列Seminar”上,报告了与Yixing Tong老师及Frank Zhang老师合作的论文《Are costs sticker when the future is nearer?》。以下为讲座报告内容概要。

本次报告从四个方面展开,陈茹同学首先对该研究的相关背景进行介绍;然后概括了文献综述以及相关假说;接下来对具体的研究方法与模型进行了说明;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首先,“成本粘性”是指,相比销售收入增长时,当收入下降时,成本降低的幅度更小。(即当收入增长时,管理者会相应增加资源的投入以满足更高的需求;但当收入下降时,管理者倾向于保持未使用的资源,而非削减成本)。对于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集中在调整成本(adjustment cost)、管理层激励(managerial incentives)(如建设个人帝国或粉饰业绩)和管理者对未来的预期,其中关于管理者对未来的预期的研究集中在管理者特质(管理者的乐观和过度自信)上。
本论文研究了管理者对于未来远近的感知对于成本粘性的影响,初步假设:当管理者对未来感知越近时,会越慢调整成本,即成本粘性越强。假设发展的具体逻辑为:将来时态的使用会影响管理者对未来的感知→当未来感知越近时,对收入未来反弹的预期更近→因此未来预期发生的调整成本更高→从而导致更高的成本粘性。该研究建立在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基础上,用不同语言的时态性质(强势、半强势和弱势)来衡量管理者对未来感知的远近,从而提出研究假设:在使用弱将来时态的国家,比使用强将来时态的国家,具有更强的成本粘性。在构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及稳健性等后续检验后发现,在使用弱将来时态的国家(对未来感知越近),其成本粘性更大。
3、激发关于语言学在公司领域中的作用的新兴研究兴趣。
论文汇报后,现场的老师、同学与汇报人对论文内容进行了提问与讨论,同时就论文的进一步发展与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