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共享经济,是天使还是魔鬼?-以网约车社会责任及其合规化进程为例
报告人:熊 枫 副 教 授
主持人:刘媛媛 助理教授
2020年10月16日下午,在第六十九期“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教师与研究生系列Seminar”上,熊枫副教授报告了其最近的研究成果:《共享经济,是天使还是魔鬼?-以网约车社会责任及其合规化进程为例》。以下为讲座报告内容概要。

共享的概念其实由来已久,不同的人通过暂时拥有某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从而获得一项体验,便可称之为共享。共享经济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 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其主要特点是,在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上,个体之间可以进行交易或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共享经济平台层出不穷,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经济带来了新增长,共享单车更被称为新时代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讲到,“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可见研究共享经济的重要性。
进一步地,本文在众多共享经济的研究对象中,选择了网约车作为研究样本,原因有二。其一,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在出租车数量以及出租车司机服务态度上越来越无法满足乘客的需要,根据2015年的调查数据,以大城市每万人需拥有至少20辆出租车的标准来看,我国主要的大城市中绝大部分都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因此乘客经常遇到高峰期打车难的问题;同时,出租车司机也面临高额份子钱的压力,所以会出现挑客的现象,引发乘客的不满。其二,乘客追求多元化的打车需求和高质量的服务。这两者的冲突充分体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本文的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
在选取网约车作为研究对象后,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约车的合规化进程。从乘车市场的现状来看,出租车公司缺乏政府和交管部门的有效监督,利益固化,追求稳定的市场;出租车司机面临居高不下的份子钱,为保证自己的收入只能挑客;而乘客在最底层就面临打车难的问题。从网约车平台和司机的角度来看,则面临如下挑战:首先,作为打破原有出租车利益共同体的新进入者,会面临强大的竞争和质疑,市场也会质疑其合规性;其次,出租车相较于网约车,在管理体系上更加健全,网约车司机的资质无法保证,更易引发安全问题;再次,网约车公司在资本支持下不惧违约罚款的风险,政府和监管部门需要更大的监管力度;最后,出于个人风评的考虑,网约车司机需要提供给乘客更优质的服务以获得稳定的客源。
通过对五方利益相关者:出租车公司及出租车司机、地方政府、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司机和乘客利益诉求的一系列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一,出租车公司及出租车司机面临的是市场份额被瓜分的问题,可以通过为出租车搭建独立的掌上出行系统、为出租车司机提供免费培训等方案来解决。其二,地方政府主要担心的是网约车与出租车之间的矛盾问题以及网约车的安全监管问题,鉴于此,政府可以为出租车司机与网约车司机构建积极沟通、化解矛盾的平台,同时加大对网约车的监管整改力度。其三,网约车容易受口碑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对网约车的安全性提出了极大挑战,为改变公众印象,网约车平台应在事故发生后积极响应。其四,网约车司机为提高收入必须多跑单,同时还经常面临罚款风险,利益保障程度太低,对此,网约车平台应出台相应的保底和激励政策来鼓励网约车司机。最后,乘客的利益诉求在于高质量的打车服务,这需要上述四方的共同促成。
最后回到本文的题目,共享经济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来看,共享经济似乎并没有达到天使的程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的份子钱虽然有所降低,但是其市场份额也遭到了网约车的挤压,因此整体收入并未提高;另一方面,网约车司机面临高比例的平台抽成,同时只能通过平台推单来接客,同等条件下接客量不比出租车司机,因此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也未见得高于出租车司机。从乘客安全来看,网约车也没有如魔鬼般可怕,乘客认为100%的安全能实现却不现实,因为安全性能的提高伴随着服务收费的提高,而多数乘客并不愿意为此支付额外的费用,因此网约车现有的服务仍然能满足多数乘客的需求。综上所述,网约车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这取决于各方看问题的角度,无法一拍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