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下午,第二十一讲“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在嘉庚二号楼512室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期邀请到南安普敦大学金融学教授梁桓修(Woon Sau Leung)教授作主题为“Dark Trading and Corporate Cash Holdings”的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刘峰教授简要介绍了梁桓修教授的学术成果成就,并热烈欢迎梁教授的到来。

梁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动机,金融市场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场外交易或暗盘交易的激增,股票交易量从公开交易所持续大规模地转移到另类交易平台(暗盘交易场所),截至2022年,暗盘交易占美国股票交易总额的40%以上,高于2013年的约15%。暗盘交易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在这些平台上提交和执行的订单不公开显示,没有正常交易的透明度。而暗盘交易也由于大幅增长以及缺乏透明度,阻碍了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作用并引发了政策制定者的严重担忧。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进入了这一领域,但迄今为止的经验证据仍然相当复杂。
正是基于此,梁教授的团队希望通过检验暗盘交易对企业现金政策的影响,来为这一领域增添了新的内容。梁教授指出暗盘交易影响现金持有可能来源于信息效率和信息不对称这两个不同的视角。在信息效率假说的视角下,暗盘交易很有可能通过对信息效率的影响影响企业现金持有量。由于交易前的不透明,暗盘交易允许知情的交易者隐瞒他们的信息,使得他们的交易对股价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也提供更多股票流动性,帮助股票的价格效率得到提升。而股票中包含更多的信息会降低投资者的回报率,这也允许管理者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并产生更高的现金流。其次相关信息也帮助董事会进行更有效的监督,有业绩激励的高管将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更好地反映管理层的努力。因此,暗盘交易缓解了融资约束(对现金的预防性需求),减少了企业现金的代理问题。这也使得暗盘交易与较低的现金持有量相关,即负相关关系。而在信息不对称假说的视角下,知情交易活动的增加可能导致更多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因此,暗盘交易可能会削弱流动性,抬高交易成本,恶化了价格效率,从而增加了现金持有量,即正相关关系。


紧接着,梁教授报告了相关实证结果,这些结果证实了暗盘交易对现金持有量有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是一种因果关系,并且支持信息效率假说,即暗盘交易提高了价格效率。为了解决共同投资者在暗盘交易的倾向和公司现金政策等因素对实证结果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文章还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Tick Size Pilot Plan为节点,进行准自然实验,结果也支持了相关结论。除此之外,通过机制分析也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公司治理是可能的影响渠道。


随后,梁教授与线上线下的老师同学就暗盘交易的特质、数据的来源、变量的选择、监管对于暗盘交易的看法、机构投资者对于暗盘交易的选择、暗盘交易增长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最后,在刘峰教授精彩的总结下,本次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
前言
会计研究进入“卷”2.0时代。
现在的会计研究,内卷化程度高。一篇论文,超过一半的篇幅都是要解决诸如稳健性等等问题,方法越来越复杂。如何破局?改变“卷”的方向,从“内卷”转向“外卷”,或“卷外”,朝外扩张。
多年前,我曾经尝试借鉴“经济学帝国主义”,提出“会计帝国主义”。今天,让我们重拾这一术语,让会计研究“出界”,“卷”出去,让会计研究的主题多样、方法多样,让会计的色彩更加丰富。
如何“外卷”?
第一步,眼睛向外。这个世界是多元的,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也是多元的。一片甲骨,中医看到的是药,文字学家看到的是篆书与文字,考古学家看到的是考古发现,社会学家看到的是当时的社会秩序、生活环境,历史学家又找到了某个历史事件的支持性证据。因此,交叉学科论坛的第一步工作就是邀请不同学科、研究活跃的学者,让他们来介绍他们最近的工作、各自学科的最新动态;并期望能够推动会计学者们视野更广、工具更多、话题更多元,丰富会计学的研究,也让会计学研究重现上个世纪70-9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辉煌:扩大会计学的基础,用会计学解释社会一切现象,进一步重构会计学的研究逻辑,建立“会计帝国”。
第二步,借鉴各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丰富会计学者看世界、做研究的“本钱”;
第三步,不同学科的学者们相互碰撞,产生思想“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期待这种跨界交流,也能生成新的高原。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该讲座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联合主办,同时获得“冠亚厦门大学会计系发展基金”的支持。目前的计划是每月上、下旬各一次。
期待您的加入。
让我们一起“卷”起来!
文 / 刘峰
往期回顾
前言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一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二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三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三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四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四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六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七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七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八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八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九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九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一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一讲
【讲座预告】政策评估、政策设计与机器学习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二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三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三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四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四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六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七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八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八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九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十九讲
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二十讲
学术讲座回顾 | 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第二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