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回顾 |“冠亚·群贤”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六十四讲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5月14日上午十点,“冠亚·群贤”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六十四讲在嘉庚二512教室如期举办。在会计学系杜兴强教授的主持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会计学教授杨志锋报告了其研究成果“What does Non-Audit Business Mean to Auditors and Audit Clients? Evidence from Examining Ernst & Young's Split Events”,会计学系教师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以下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首先,杨志锋教授指出,审计公司除了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外,还向非审计客户提供各种非审计服务。过去二十年中,非审计服务的提供急剧增加。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四大审计公司2021年在全球从非审计服务中获得1,150亿美元收入,超过审计服务收入的两倍。这一趋势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关注,他们担心审计公司可能优先考虑更有利可图、增长更快的非审计服务,从而损害审计质量和审计独立性。在此背景下,安永于2022年启动了名为“珠穆朗玛峰项目”的计划,拟将其审计和非审计业务拆分为独立公司,但该计划因美国审计合伙人的强烈反对而失败。

接着,杨志锋教授提出了研究假设。他指出,安永拆分事件为评估围绕非审计服务的各种争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研究重点关注两个关键事件:2022年5月26日安永分拆计划的披露和2023年3月31日分拆计划失败的消息。杨志锋教授通过分析这两个事件下的股市反应来验证非审计服务对审计公司及其客户的影响。研究假设包括分心假设、知识溢出假设、利益冲突假设和保险假设。分心假设认为非审计服务可能分散审计人员注意力;知识溢出假设认为非审计服务能提升审计质量;利益冲突假设认为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保险假设强调非审计服务提高审计公司财务稳定性,降低客户诉讼风险。

分析实证结果后,杨志锋教授得出以下结论:该研究通过分析安永分拆审计与非审计业务的事件发现,当安永宣布分拆计划时,其客户的股价出现显著负向异常收益,而分拆失败后则转为正向收益,表明投资者普遍认为非审计服务对审计客户具有重要价值。这种效应在财务困境严重、诉讼风险高或依赖非审计服务的客户中尤为显著,支持了“知识溢出”和“保险效应”假说——非审计服务通过提升审计质量及增强审计公司财务稳定性为客户创造价值。研究建议监管机构应重视非审计服务对审计公司稳健性的作用,而非简单禁止,并需加强透明度与监督机制以平衡潜在利益冲突。    

最后,杨志锋教授与在场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