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2011年第三期
时间:2012-02-13 浏览:次
★ 学术活动
Ø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在一百多个国家采用或者作为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基础。针对当前国际形势,为更好地解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各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财务与会计研究深入发展,更好地为会计理论和实务提供增量贡献,由美国会计学会和中国会计学会联合主办,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学科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联合承办的《国际会计研究学刊》首届年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与采用:机遇和挑战(The first conference for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 Theme: IFRS Convergence and Adop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于
此次会议征文由美国会计学会国际会计分会(IAS)负责遴选,由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协会前副会长(IAAER)、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年会议程很紧凑,内容也十分丰富。其中,研讨会前,
此次年会的工作语言为英语,参会者来自全球各地,会议研讨完全按照国际学术会议惯例进行规范的安排,国际性和学术性特征明显,紧凑务实。为推动国内的国际会计研究,培养青年学者的国际视野,年会承办单位特别向国内二十多所 “
Ø
Ø
Ø
Ø
Ø
Ø
★ 重大项目进展报告
重大项目之一:“创意经济”与管理及管理会计创新问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傅元略
该项目在已有的研究成果论文《A Fuzzy Valuation Mode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经济产业集群的智力资本管理作用》、《管理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创新:从班组核算拓展到与公司治理集成*》、《调查研究法在我国审计和会计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研究》、《Inter-Organization Cost Synergy Management Using a Multi-Agent Intelligent System》《Valuat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Its Application》,《Incentive Contract Design and Performance Stock Option Valuation》和《经理人长期激励方案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性研究》(发表在《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7月(第4期)上)、国际会议论文“Budgeting Control Theory and the Improved budgeting system Model: Case Evidence From Budgeting Practice in China Company (
阶段性成果:Performance Stock Option Is A Terrible Incentive Tool?(第三届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上报告,并获得优秀论文奖,2011)
Since 2001, the effect of performance stock option for manager incentive is in a dilemma. Some scholars argue that stock option incentive should be abandoned, but some scholars argue that stock option incentive should be continuously applie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stock option and incentive contracts in order to conclude the three results: (1) to improve the model of vesting numbers and exercise price for their stock option, so that to control managers manipulate the profit and stock price to get the capital gain of their stock share;(2) like 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USA, this paper sets a penalizing mechanism for manager incentive contract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incentive efficiency of performance stock option;(3) this paper shows that above model and theory can provide an answer that the improved model of performance stock option is not a terrible incentive tool but is the most useful incentive tool in practice.
重大项目之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常青
本阶段继续按照项目计划,在前期文献梳理和现状调研工作基础上,收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公司治理数据等,有步骤地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开展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board structure, and disclosure quality”(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2011,Volume 5,Number 2,291-316)
本文以2003-2008年深交所公布信息披露考核结果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和董事会结构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表现在战略效应和治理效应两个方面。在战略效应方面,产品市场竞争和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存在“U型”关系。在治理效应方面,产品市场竞争将会强化董事会结构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此,论文建议企业在制定信息披露政策时,应考察产品市场竞争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U型”关系,根据市场竞争来制定合适的信息披露政策;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应该据此考察公司信息披露政策与质量;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竞争体制建设,发挥产品市场竞争的外部治理功能,以强化董事会治理功能,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阶段性成果之二:“Family contro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cash dividend policy:Evidence from China”(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June,4 (2011) 29-46)
Using a sample of 1486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or the period 2004-2008, this study empirically tests the impact of family contro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the cash dividend policy of listed compani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1)family firms have a lower cash dividend payout ratio and propensity to pay dividends than on-family firms;(2)a favorable regio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ash dividend payout ratio and propensity to pay dividend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3)the impact of the regio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n cash dividends is stronger in family firms than in non-family firms.Somewhat surprisingly,we find that controlling family shareholders in China may intensify Agency Problem I (the owner-manager conflict) rather than Agency Problem II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minority shareholder conflict), and thu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cash dividend policy. In contrast, a favorable regio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plays a posi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in mitigating Agency Problem I and encouraging family firms to pay cash dividends.
重大项目之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检验
项目负责人:曲晓辉
阶段性成果之一:会计准则执行的理论解释:整合与建构
全球会计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后的准则执行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契约理论、演化理论、寻租理论、博弈理论、嵌入性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规范遵从理论这七项理论有助于理解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理论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总结其核心观点可以据此构建一个会计准则执行的理论解释框架,用于分析会计准则执行要素及预测其执行效果。本文归纳了七项理论来解释会计准则执行问题,并通过整合,提炼出具有高度概括性和丰富衍生性的三个核心观点——有限理性、经济自利性和社会嵌入性,从而便于在诸多理论中找到解读会计准则执行问题的关键因素。本文构建的会计准则执行理论解释框架,有助于全面理解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会计准则执行效果也具有较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阶段性成果之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深市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2007-2009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发布独立社会责任报告表明企业具有相对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为内在假设,检验其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是否与会计准则的遵循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相关联。结果发现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与信息的透明度正相关, 但与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没有显著联系。可见企业应切实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 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监管机构也应尽快通过立法来规范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
重大项目之四: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
项目负责人:孙谦、张国清
阶段性成果:“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是否增加了公司的审计负担?”(工作论文,待发表)
基于我国2007-2009年期间自愿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并获得标准或非标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公司的年度样本996个以及控制样本3530个,我们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审计费用的其他因素之后,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公司的审计费用,并没有比未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公司的审计费用更高,额外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相对而言并没有增加企业的审计负担;首次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与前一会计年度相比,平均而言增长18.2%,在控制了审计费用的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其审计收费仍然更高;与之前的一个会计年度相比,第二次、第三次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上年度进行内控审计但本年度未进行内控审计的公司审计费用都显著增长,但是在控制了审计费用的其他影响因素之后不会显著地影响审计费用;在控制了影响审计费用的其他因素之后,与未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相比,首次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公司的审计费用没有更高,再次或第三次自愿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公司的审计费用没有更低,上年度进行内控审计但本年度未进行内控审计的公司审计费用没有更低,审计费用可能具有粘性;在其他情况相同时,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类型对公司审计收费没有显著影响。总之,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除了首次审计以外,内部控制审计一般不会增加企业的审计负担。我们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和获得非标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比例都很低。我们的研究结果有益于评价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及其制度变迁效果,为市场各方提供信息参考。
重大项目之五:制度环境、会计准则变迁及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与契约有用性研究
项目负责人:杜兴强
阶段性成果之一:“政治联系、过度投资与公司价值”( 即将发表于金融研究,作者杜兴强、曾泉、杜颖洁)
政治联系是中国资本市场国有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本文手工搜集了国有上市公司2004-2008年期间关键高管的政治联系数据,采纳多维的政治联系度量方法,实证研究了关键高管的政治联系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和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政治联系显著增加了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概率,且政治联系的强度越大、过度投资的概率越大;相对于中央政治联系,地方政治联系显著的增加了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概率。进一步,过度投资行为显著降低了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
阶段性成果之二:我们还针对中国的会计准则变迁,选择R&D会计政策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哪些因素决定了R&D的决策行为及上市公司选择不同的R&D政策的经济后果,为IASB和美国FASB的联合概念框架提供经验证据。
重大项目之六:我国证券市场财务分析师信息引导机制及其监管研究
项目负责人:薛祖云
2011年第二季度,课题组试图从课题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我国财务分析师能否为市场提供有效的增量信息从及市场是否会对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做出反应以及何种反应这一问题。
我们发现当分析师的跟踪越多时,企业盈余公告的市场反应就会越小,说明分析师的作用在于发现了市场上尚未出现的新信息,并与盈余公告产生了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从现有的研究来看,部分学者发现,由于分析师受到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使之能够对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能够有效的识别,同时帮助广大投资者解读嵌入(embedded)在盈余报告中的内在信息,进而通过分析报告发布这种补充的信息。课题组提出的进一步分析思路是:分析师与公司之间存在着信息的竞争,任何一个信息事件的预先披露都可能会使自身处于先发优势。分析师在盈余公告前披露的分析报告(AN_t-1)可以构成对于盈余公告信息(EA_t)的先占,如果分析师披露的分析报告(盈余公告前)包含了盈余公告信息,并引起了市场反应(有信息含量),那么市场对于盈余公告的反应应该变小,也就是说,如果分析师充当了信息竞争的角色,分析师报告(盈余公告前)的信息含量应当与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呈反向关系。而在盈余公告后,分析师由于具有解读公告信息的专业素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果分析师报告(AN_t+1)的信息含量(盈余公告后)与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呈现一种正向关系,则可以认为:分析师的分析报告是在对盈余公告中包含的信息进行着补充,换言之,这体现了分析师的信息补充功能。按照这一思路,课题组对上一季度完成的工作论文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课题组成员林朝南同志出版了一本专著:《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11年5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专著部分章节包含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并已标注为课题的研究成果。
重大项目之七: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指数研究
项目负责人:陈汉文
阶段性成果:“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将在《审计研究》发表,作者董望、陈汉文)
本文以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财务信息内部“生产”和投资者反应两个视角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信息“生产”方面,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提高了应计质量;在投资者反应方面,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这证实了内部控制的财务报告目标,也证实了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我国政府监管部门目前正在积极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其提供了经验数据支持。
重大项目之八:行业经济周期,R&D投融资行为与公司价值
项目负责人:肖虹
本阶段按照项目计划,在前期文献梳理工作基础上,进行调研和收集数据,有步骤地针对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阶段性成果:“股票误定价的公司R&D投资迎合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已经进入中文权威刊物的二审阶段,待发表)
本文基于股市景气情境下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行为互动视角,考察误定价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的R&D投资行为。总体而言,研究结果支持了R&D投资迎合效应假说,并发现权益融资是该行为的重要内在动机,公司通常会采取盈余管理策略配合该迎合行为。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现有文献,也提供了来自新兴市场与转轨经济环境的新证据,有益于增进对误定价的R&D投资迎合效应机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