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2007年第三期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01日

 

     学术活动

2007 6 15 ,香港理工大学吴东辉博士为我中心师生作为题为: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Chinese Listed Firms: The Influence of Standards, Incentives, and Monitoring的学术报告,报告摘要: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terplay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reporting incentives,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servatism among listed firms in China . We find that more conservative accounting standards do result in more timely recognition of economic losse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conservative financial reporting. In contrast, we do not find any evidence of conservatism in years when accounting rules do not allow firms to be conservative. This suggests that conservative accounting rules are a necessary ingredient in conservative financial reporting. However, we also show that accounting standards are not sufficient. In firms without proper incentives, the recognition of economic losses is still not timely even if conservative rules are available. Furthermore, we report that monitoring by other large shareholders, debt-holders, or large auditors mitigates weak incentives in conservative financial reporting.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tandards, incentives,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s are all necessary ingredients in fostering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by providing evidence on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accounting standards, reporting incentives, and external monitoring.

2007 6 22 ,香港理工大学Dr. Shimin Chen 为我中心师生作了题为:Evidence of Asset Impairment Reversals from China : Economic Reality or Earnings Management?的学术报告,报告摘要: Accounting practice for asset write-down reversals varies significantly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China is unique not only because such reversals are allowed without much restriction, but also because the disclosure of detailed reversal information is mandated. Based on a sample of reversal firms in China , we provide the following findings: First, although economic factors and reporting incentives both explain reversals, reporting incentives dominate managerial reversal decisions. Second, while total reversals provide investors with value-relevant information, the price-earnings multiples of this information are significantly weaker as compared to other income statement components. More importantly, we find that the valuation consequence of reversals, if unrealized, disappears completely. Third, impairment reversals negatively affect the association of accounting earnings with contemporaneous stock returns.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show that managerial opportunism may have reduced the reliability of otherwise value-relevant reversal information. While the intention of granting discretion in impairment reversal is for management to communicate private value recovery inform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essence of accrual accounting,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high-quality accounting standard may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high-qua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重大项目进展报告

 

重大项目之一: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

项目负责人:葛家澍  杜兴强

本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申请书拟定的研究计划进行,目前已经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比较与综评、会计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研究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下一步本课题组将围绕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告的列报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已经委派一些博士研究生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选择一些上市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同时,利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与本课题组独特、密切的联系,在总会计师班和国资委班进行问卷调查,目前正在问卷的整理过程中。

 

 

重大项目之二: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与会计问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陈少华

 

阶段性成果之一:《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下属子公司经营者年薪制》,咨询报告已提交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并已被全部采纳。

咨询报告《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下属子公司经营者年薪制》由项目负责人陈少华执笔,通过对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下属子公司经营层现行报酬机制的评估论证,同时对厦门市国有企业以及国内同行的年薪制实施办法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出一套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年薪制实施方案及其配套制度,进一步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这份咨询报告的完成,对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本课题的其他研究内容提供了实践基础。

阶段性成果之二:“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由课题组成员李明辉撰写并发表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73-81

论文从代理理论出发,论证了建立独立董事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必要性,进而介绍西方公司独立董事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约束与激励机制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文章的主要观点包括:(1)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有助于加强对内部人的监督,降低代理成本。但是,独立董事自身也是代理人,因而也会产生代理问题。为了促使独立董事积极地发挥作用,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2)在西方,独立董事的激励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其方式具体包括声誉激励、报酬激励(含股权激励),尤其是以股权为基础的激励方式正逐渐成为激励独立董事为公司利益努力工作的重要手段。对独立董事的约束,包括独立董事自身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声誉、法律和公司章程等多个方面。(3)在我国,无论是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还是激励机制都非常欠缺。在激励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激励不足、激励机制单一;在约束机制方面的不足在于: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缺乏声誉与市场机制的约束。(4)为了使独立董事制度真正起到监督制约内部人、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需要从以下方面来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完善独立董事的报酬机制,包括尝试将股权激励的覆盖范围扩大到独立董事;强化激励的法律规制,包括追回不当获利、加强信息披露、完善激励的实施程序;建立独立董事的业绩评价体系;培育独立董事人才市场;明确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加强其法律约束。

阶段性成果之三:“试论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由课题组成员李明辉撰写并发表于《河北法学》,20064):32-39,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D413200610):27-37全文转载

论文从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出发,论证了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性,并在对西方经理认股权激励的方式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制度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文章的主要观点包括:(1)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股权激励,可以促使其利益与企业趋同,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同时也是对人力资本价值的肯定,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要求的具体贯彻落实。(2)由于现有制度的问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不足与激励不当的问题同时并存,激励效果不尽理想。(3)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以实现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具体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税法),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从实施范围、激励对象、持股比例、激励方式、资金来源、行权价格的确定、业绩评价、决定与实施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信息披露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股权激励制度;从强化对经营者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与任命机制入手,防止国企经营者的自我过度激励问题。

 

重大项目之三: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效果研究

项目负责人:曲晓辉

 

阶段性成果之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量化研究述评,已发表在《会计研究》2006年第二期

本文系统地回顾和深入地研讨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的量化研究文献,试图全面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局限,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的正确评价服务,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有所裨益。根据现有文献研究视角的不同,本文从CASIAS具体条款的协调程度、基于CASIAS的会计报表数据差异、会计信息含量差异和会计盈余质量差异四个方面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和评价。本文也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阶段性成果之二:资产评估准则的国际发展,已发表在《财会学习》2006年第6

随着价值评估在资本市场上的日益回归,举世瞩目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国际评估职业标准也在主动与之配合,以致资产评估准则也正在经历着国际化的过程。以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为基本特征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形成,使资产、负债、净权益、乃至企业价值的评估至关重要,由此引发了以编报财务报告的评估需求为重要动因的评估准则的国际发展。本文探讨了资产评估职业及理念的发展、资产评估准则的发展、评估准则的国际协调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指出国际评估准则正在经历着一个重要的国际发展阶段,并且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和全球投资业绩准则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由此,国际评估理念、技术和准则的发展,必将对全球会计和业绩评价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阶段性成果之三:Qu Xiaohui and Mao Lijuan. 2006. An analysis on the progress of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China : evidence from China capital internationalization. Kore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t. Jiri in Korea . 20-23 June .

 

 

重大项目之四:网络化环境下的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协同管理效应研究

项目负责人:傅元略

阶段性成果:Cyber-Coordinating Mechanism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由项目负责人傅元略(yuanlue Fu)独立完成的,发表发表在国际性的英文期刊《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6 No.5(ISSN 1537-1506,pp.1-12)

 

该文根据网络化环境下的多企业(或供需链)的财务协同管理的需要,提出了一个新理论:网络协调机制,它介于市场机制和企业层级管理机制,是解决财务协同管理效应和建立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同时可用于理解供需链的上下游的集成和重构以产生更多的协同财务效应的理论工具。该文章的创新点对多企业财务协同管理理论和实务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另外,这篇文章的姐妹篇也发布在美国学术论文网站(WWW.SSRN.com)上,加强了国际方面的学术交流,在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重大项目之五:基于绩效管理的应计制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建发

按项目计划,本阶段系文献和现状调研工作阶段,收集国内外绩效管理、政府会计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以期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和研究前沿,对有关理论进行梳理,在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试点、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各分课题的研究已逐步开始启动。本阶段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阶段性成果:政府成本会计体系的初步研究

研究思路:

第一章,政府成本分析和政府成本会计。本章首先从技术和制度角度对政府成本进行分析;在分析企业成本会计和政府成本会计的差别之后对政府成本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解释,包括完全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和合同成本;由于政府运作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企业,本部分还介绍了分步法、分批法、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在政府成本分配中的运用。

第二章,政府成本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政府预算会计的关系。本章首先分析了政府成本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成本概念在完全应计制与不完全应计制基础下的异同,然后分析政府成本会计与企业会计准则成本概念的差异,并提出政府在考虑财务会计准则成本适用性时需要考虑的几点;由于大部分国家预算会计采用现金制,成本会计的基础和预算会计基础的融合更为艰难,本章接着介绍了几个西方国家如何在艰难的融合中运用成本会计。

第三章,政府成本会计体系。由于政府成本会计的特殊性,本章首先介绍了政府成本会计建立的制度和技术基础并提出政府即使以现金制为基础也能采用成本会计;接着本章提出政府成本会计体系构建的几点要求,包括与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系统的融合、运用适合政府单位能和其他系统融合的成本会计软件;接着,本章阐述由于政府成本会计体系构建困难重重,需要妥善安排其构建的前期任务,如改变观念、教育培训、利用专家意见等;最后介绍了政府成本会计报告的三种模式。

第四章,我国引入政府成本会计的建议。本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政府成本会计的建立需要由审计署监督实施;在执行方面,由于各部门职能不一样,可由个别部门先行实施成本会计,重点试范,再扩展到更多部门;接着提出由于成本会计实施的困难性,需要部门领导的支持;然后本章对我国政府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的融合提出几点看法;最后,本章构建出适合我国的政府成本报告模式。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文还对虚拟的政府单位成本会计的建立进行了举例。

 

 

 

重大项目之六:网络化条件下的会计系统流程再造及其控制

项目负责人:庄明来

 

项目进展情况:

一、参加全国会计信息化第六届年会的与课题有关的研讨会

2007 46 8日,中国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在重庆召开全国会计信息化第六届年会,课题组负责人与子课题的负责人薛祖云副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蒋楠、牛艳芳、陶黎娟等博士生前往参加。会上庄明来和蒋楠合作撰写的《论网络化条件下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在基础理论分组研讨会上作为主题发言内容。论文首先论述网络化条件下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围绕网络环境、会计信息可靠性、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增值等方面展开探讨,进而对国内外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展开回顾,列举诸多有代表性的思想和观点。同时,与会者对这一课题纷纷发表真知灼见,使本课题的相关人员获益匪浅。

二、前往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2007 年5 月6 ,课题负责人庄明来等一行前往泉州市凤竹纺织集团公司,实地考察了该公司实施德国SAP管理软件的过程。重点考察该公司的业务流程对会计系统流程的影响,软件运行过程中记账凭证自动生成的条件,同时,对采购、生产、销售等核心流程中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程度作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同时,根据该公司的系统诊断报告对该公司提出改进意见。

三、前往上海证券交易所调研XBRL在我国实施的基本状况

   2007 年6 月15 ,课题组子课题的负责人林宝玉副教授,前往上海政权交易所进行调研。其时,恰逢该证券交易所白硕、蒋建人、李平参加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第15届国际XBRL大会归来,林教授有幸参加白硕总经理助理所作的XBRL的报告会,会议内容丰富,讨论问题涉及XBRL标准自身的发展、XBRL国际组织的建设、XBRL在各地区各行业的应用、XBRL分类标准的协调、XBRL相关软件工具的开发和推广等各项议题。

在同该证券交易所XBRL负责先生探讨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看清我国XBRL的发展方向,明确研究的内容,许多第一手材料对本课题中XBRL子课题的内容研究十分宝贵。

参加上海证券交易所的XBRL研究会回来之后, 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及时消化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子课题的研究方向与思路作了适当的调整。

四、对SAP管理软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20076月中旬,课题组完成了运行北京优时力公司发布的SAP管理软件的全过程,包括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主体软件的操作与比较。同时,将管理学院服务器所安装的SAP4.0管理软件的界面安装至小组成员手提电脑上,以便小组成员进一步深入了解SAP软件的后台设置,为会计系统流程的描述提供直接的依据。

五、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顺利,可望于近期取得一系列成果

   在各子课题负责人的领导下,各子课题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汇总的工作,并进入文献综述与理论总结阶段。在近期研究的基础上,各课题组拟于近期内撰文对研究结果加以发表。初步拟定信息技术对会计流程影响、中外会计流程比较、基于业务集成的流程控制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