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会计评论》2025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举行
时间:2025-11-22 浏览:次
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中国范式”。2025年11月21日,《当代会计评论》2025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会计学系联合主办,并得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支持。来自澳门科技大学、北京物资学院、成都色诺芬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广东财经大学、集美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深圳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仰恩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3所院校与企业的共82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会议。
🔺 现场合影
一、开幕式
开幕式由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当代会计评论》主编刘峰教授主持。

🔺 刘峰 教授
厦门大学社科处处长潘越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当代会计评论》副主编李增泉教授分别致辞。
潘越教授代表学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及嘉宾致以诚挚欢迎。她简要介绍了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及《当代会计评论》的发展历史,《当代会计评论》创刊于2008年,2024年正式获得刊号,并于2025年成功进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成为近十年来高校新增的首本有刊号的会计类学术刊物。她强调,会计领域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与数字化浪潮之中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需要各位学者的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共同推进构建契合中国国情、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自主会计理论体系。

🔺 潘越 教授
李增泉教授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指出当前会计学科正处于范式转型与评价体系变革的关键时期,本土期刊的建设与共同体认同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他期望《当代会计评论》坚持真实问题导向,在学界的共同推动下不断提升影响力,助力中国会计学科进步。

🔺 李增泉 教授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主题报告、论文报告与交流和闭幕式三个环节。
二、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环节由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蔡宁教授、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孙雪娇主持。

🔺 蔡宁 教授
🔺 孙雪娇 教授
本次年会分别由香港中文大学张田余教授、厦门大学邓燕华教授和厦门大学刘峰教授作题为“Nudging as an Instrument Empowering Retail Investor”、“市场化、平台化与中国地方社会组织的发展”和“非正式制度更持久吗?”的主题报告。
张田余教授分享了自身研究范式从手工时代、机器时代到田野实验的转变。他聚焦“助推”理念,阐释其作为非强制、非利益诱导的选择构建模式,区别于传统法规与经济激励政策。报告通过两项实验具体佐证:一是借助互动易平台及社交媒体,以提问、披露要求等方式推动企业改善环保违规问题;二是利用AI总结年报要点,助力小投资者提升业绩说明会参与度与提问质量。张教授指出,此类主动干预式研究能更科学识别因果关系,既可为小投资者赋能,也为学术研究从“解释世界”转向“主动改变世界”提供了新路径。

🔺 张田余 教授
邓燕华教授从社会学与政治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社会组织研究的核心理论视角,包括公民社会视角与社团主义视角,并分析国家与社会在不同制度背景下的互动关系。邓教授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制度背景下,网络募捐平台、基金会、政府购买服务三大市场化实践路径,探讨了流量逻辑、商业管理模式对社会组织运作的影响,以及实践中出现的自主性争议、行政化倾向等问题。最后,邓教授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为理解中国社会组织转型与治理创新提供更丰富的研究路径与理论支撑。
🔺 邓燕华 教授
刘峰教授以苏敏等社会案例切入,展示了当下婚姻观念等社会现象的深刻变化,并指出中国传统非正式制度正随着城镇化推进、居住条件改善与财富水平提升而持续重塑。他强调,非正式制度并非经典理论所假定的高度稳定结构,而是会因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深度变迁而动态演化。因而,未来亟需从中国现实出发,构建能够解释非正式制度动态性的分析框架,这不仅是理论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理解社会快速变迁的关键路径。
🔺 刘峰 教授
三、论文报告与交流
论文报告与交流环节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张博教授、天津财经大学黄宏斌教授、广东财经大学杨志强教授、南京审计大学贺建刚教授主持。

🔺 张博 教授

🔺 黄宏斌 教授

🔺 杨志强 教授
🔺 贺建刚 教授
本次会议收到论文69篇,遴选出9篇参加分组报告。报告人和论文题目分别是:浙江财经大学蒋陈怡嘉同学的“企业家 IP 与资本市场崩盘风险——基于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澳门科技大学赵洋同学的“赞助春晚与企业税收”;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巩娜教授的“信号传递还是噪音污染?——基于人工智能信息披露程度与股价同步性的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田博远同学的“非正式审计团队稳定性与审计意见决策”;澳门科技大学马楠欣同学的“区域同群视角下的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金融化决策——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实证检验”;中国海洋大学彭涛教授的“研发操纵与新股定价:基于科创板发行与审核的证据”;电子科技大学廖珂教授的“区块链技术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基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实证证据”;东北师范大学唐亮教授的“共同‘耐心’机构投资者突; 破式创新的投资网络溢出效应”;西南交通大学肖晶晶同学的“光环下的阴影:人工智能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扩大效应研究”。





本次会议特邀重庆大学陆静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孙雪娇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武凯文教授、厦门大学金一戈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毛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郭凯教授、深圳大学赵静教授、厦门大学刘一烨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博教授对9篇论文进行了深度点评,点评内容涵盖研究的理论贡献、逻辑构建以及实证检验等关键方面,为论文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闭幕式
闭幕式由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当代会计评论》主编刘峰教授主持。刘峰教授首先对各位参会者表示感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当代会计评论》的关心与支持,并期望各位继续携手推动会计学科发展、共同促进会计成为一门显学。随后,宣布了最佳论文奖和最佳点评奖的获奖者。
🔺 刘峰 教授
最佳论文奖授予《企业家 IP 与资本市场崩盘风险 ——基于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合作者:浙江财经大学黄志雄、蒋陈怡嘉、张嘉伦)

🔺 最佳论文合作者蒋陈怡嘉与李增泉教授合影
最佳点评奖授予上海财经大学武凯文教授

🔺 最佳点评获得者武凯文与李增泉教授合影
本次会议以数智化背景下会计研究方法的创新与深化为重点议题,致力于推进我国会计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进程,并推动研究范式的持续发展。《当代会计评论》也将通过开设“学生园地”栏目、走进高校以及举办巡回学术工作坊等举措,持续扶持具备原创性与学术贡献的研究成果,从而推动中国会计研究体系的不断拓展与完善。

🔺 嘉宾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