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2025-06

    刘峰:找寻会计的理论基础(代刊首语)

    找寻会计的理论基础(代刊首语)      刘  峰    什么是会计?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会计?会计在人类社会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每一个组织——大到联合国等泛国家组织,小到家庭?在不同形式的组织中,会计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制度环境对会计的具体影响及其传导路径是什么?制度形塑会计,会计反作用于制度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会计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人造装置吗?等等问题的答案,会计界长期孜孜以求,但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 17

    2025-06

    编辑手记 | 《当代会计评论》2024年第1卷第1期

    奉献给读者的,是改版后的第一期刊物。《当代会计评论》自2008年创刊,2014年进入CSSCI收录集刊,2018年升级为季刊,并于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学术会议,以期搭建一个开放的学术平台,吸引更多人关注会计理论研究。2024年,本刊正式获得国内统一刊号,这是近十年来,由高校主办、新增的第一本有“身份证”的会计类学术刊物。这既是对过去的鼓励,也是对未来的鞭策,我们唯有更加努力,明确刊物定位,把它打造成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创新力的学术平台。...

  • 17

    2025-06

    编辑手记 | 《当代会计评论》 2024年第1卷第2期

    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的,是《当代会计评论》2024年第二期。本期共收录7篇论文。第一篇是特邀稿:回归结果不理想,该怎么办?作者为国际知名学者James Ohlson,他的论文Ohlson(1995)和Feltham-Ohlson(1995)是1990年代最有影响的文献之一,它们确立了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公司价值与公司权益的账面值、公司盈余之间线性关系的理论基础。Ohlson教授的这篇特邀稿件,讨论的问题是:回归结果不理想时,如何能够帮助研究者改进研究结论。文中涉及分箱法相关性的改进、...

  • 17

    2025-06

    编辑手记 | 《当代会计评论》 2024年第1卷第3期

    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的是2024年第3期《当代会计评论》。按照编辑部的要求,也是当下学术研究“卷”的标志之一,作为责任编辑,需要提交一份编辑手记,以期让读者诸君能够更快地体会到本期各篇论文的“独特芬芳”。本期刊物的开篇论文是香港中文大学吴东辉教授的“做好中国会计研究”。以1978年为起点,中国会计研究第一阶段是“拨乱反正”,回归科学研究的轨道;1990年代起,向国际接轨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旋律,这既包括研究会计准则,...

  • 17

    2025-06

    编辑手记 | 《当代会计评论》2025年第2卷第1期

    新一期刊物完稿后,作为编辑,自然感慨万千。每一期刊物,从邀稿、收稿,到指定学术编辑、邀请匿名评审人,等待评审人意见,到作者回复,如此反复数轮次。能够顺利走完全程,并经过出版社多轮审读,最终呈现在你面前的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在图书越来越厚的今天,一本156页的书,只能是小册子了),不只是作者们的灵光闪现、沥血呕心,也是整个学术共同体的精心呵护,更是出版多个环节的合作与创造。它既是学术研究的智力产品,同样也是工业化时代团队作业、...

  • 07

    2025-06

    ESG 二十年——回顾与思考

    ESG 是近年来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 随着 ESG 在全球的快速发展,ESG 研究领域已产生大量的学术成果,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 ESG 研究体系和进展方面的系统性综述,也难以从中挖掘新的研究机会。 本文汇集了 2004—2024 年的重要 ESG 论文,根据文章引用量、文章对 ESG 主要议题的覆盖度等标准进行筛选,按照 ESG 的主要研究方向组织内容,分为 ESG 概念研究、ESG 表现研究、ESG 披露研究、ESG 投资研究和 ESG 评级研究 5 个部分,全面介绍相关文献的内容、贡献及其在整个 ESG 体系中的地位,并对 ESG 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通过系统性呈现 20 年间 ESG 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脉络,本文为学界了解国内外 ESG 已有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后续 ESG 研究及 ESG 领域新话题探索提供指引和启示,为“建设绿色中国”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贡献智慧。

  • 07

    2025-06

    学术研究志趣与建构中国自主会计审计知识体系

    围绕我国公共会计行业 30 年来的建设历程,本文从“为何自主”和“学者何为”两个维度出发,探讨了建构中国自主会计审计知识体系的内涵意义和建构原则,以及中国学者如何在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保持学术志趣,积极参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 07

    2025-06

    “言过其实”的数字化披露及其价值效应——基于市场与政策双重迎合视角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从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双重视角,本文对企业数字化披露的迎合行为展开研究。 结果表明:数字化披露存在对资本市场及对政策导向的迎合,表现为数字化披露估值溢价越高(政府对数字化转型扶持力度越大),企业数字化披露“言过其实”程度越大;业绩压力大、研报关注度低、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数字化披露迎合行为更显著;数字化披露迎合行为会给企业带来短期利益,包括更多的政府补助、短期贷款及短期内超额资本市场回报,但长期来看,会降低投资者信心,进而降低企业的长期价值。本文不仅可以为利益相关者识别数字化转型的“真公司”提供方法支持,同时可为监管机构规范数字化披露行为提供政策启示。

  • 07

    2025-06

    为政莫善于清其吏——地区廉政文化与盈余管理

    廉政文化是中国古代治国安邦的有益探索和智慧结晶,但鲜有文献考察其如何影响现代企业廉洁观。 本文以地方志中廉吏的视角为切入点,探讨了地区廉政文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地区廉政文化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盈余管理。 异质性检验表明,这种关联在廉吏家乡与为官之所之间的文化距离越小、地区法治化程度越低以及受红色廉洁文化影响越深的情况下更为显著。 机制检验表明,地区廉政文化通过多样社会教化形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塑造、强化并最终固化为地区廉洁文化,进而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进一步区分盈余管理方向后发现,廉政文化能够抑制“以利为先”的正向盈余管理,但不会影响“以义生利”的负向盈余管理。 此外,针对文化韧性的历史持续性检验表明,世代传承的地区廉洁文化不会因特定历史事件影响而削弱或中断。

  • 07

    2025-06

    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能提升城市创业水平吗?

    创业活动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本文基于 2011—2021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法考察地方政府人才引进对地区创业水平的影响。 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能显著促进地区创业,且这种作用在知识产权保护较好、营商环境较好、人力资本较匮乏的城市以及科技型服务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机制分析揭示,地方人才引进政策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以及人才政策支持效应,丰富了潜在创业主体,改善了城市创业生态,进而有效推动了创业活动。 本文还发现地方人才引进政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进一步研究发现,生活安居、精神激励、创业扶持以及科研创新方面的引进激励政策能有效促进城市创业活动,而职业发展激励政策对创业存在负面影响。 本文不仅拓展了人才引进政策经济后果的相关成果,为企业利用地方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地方政府实施更为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以促进地区创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首页上页12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