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预告 | “冠亚·群贤”交叉学科工作坊第四十七讲
时间:2024-03-22 浏览:次

第四十七讲
讲座概况
时间:2024年3月28日(周四)19:00-21:00
地点:厦门大学嘉庚二号楼512室
嘉宾:周赟 教授
题目:科学研究中的客观性
内容提要:按照科学主义(scientism)的标准,任何一种自认为是科学的学问或理论,都必须经得起客观性的拷问:你的对象、你的方法和你的结论,是否具有足够的客观性?然而,如果对科学作一种哲学的观察,就会发现:所谓客观性,根本就只是一个高贵之梦(noble dream),人类最多只能达致一种必定与主观性相互嵌合的主体间性。
# 主持人:刘峰
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会计学系教授
#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会计学系
厦门大学会计学系MPAcc
# 项目支持
冠亚厦门大学会计系发展基金
嘉宾介绍

周赟 教授
法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社会兼职有:厦门大学法学院“司法哲学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中国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2013年-)、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培训专家、国家检察官学院福建省分院兼职教授、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等。个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哲学、法律语言学与司法哲学,迄今共在《读书》、《文史哲》、《哲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发表学术文章140余篇,其中有二十余篇得到《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出版《“应当”一词的法哲学研究》等个人专著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司法部重大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18项。

“冠亚·群贤”交叉学科工作坊
会计研究进入“卷”2.0时代。
现在的会计研究,内卷化程度高。一篇论文,超过一半的篇幅都是要解决诸如稳健性等等问题,方法越来越复杂。如何破局?改变“卷”的方向,从“内卷”转向“外卷”,或“卷外”,朝外扩张。
多年前,我曾经尝试借鉴“经济学帝国主义”,提出“会计帝国主义”。今天,让我们重拾这一术语,让会计研究“出界”,“卷”出去,让会计研究的主题多样、方法多样,让会计的色彩更加丰富。
如何“外卷”?
第一步,眼睛向外。这个世界是多元的,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也是多元的。一片甲骨,中医看到的是药,文字学家看到的是篆书与文字,考古学家看到的是考古发现,社会学家看到的是当时的社会秩序、生活环境,历史学家又找到了某个历史事件的支持性证据。因此,交叉学科论坛的第一步工作就是邀请不同学科、研究活跃的学者,让他们来介绍他们最近的工作、各自学科的最新动态;并期望能够推动会计学者们视野更广、工具更多、话题更多元,丰富会计学的研究,也让会计学研究重现上个世纪70-9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辉煌:扩大会计学的基础,用会计学解释社会一切现象,进一步重构会计学的研究逻辑,建立“会计帝国”。
第二步,借鉴各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丰富会计学者看世界、做研究的“本钱”;
第三步,不同学科的学者们相互碰撞,产生思想“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期待这种跨界交流,也能生成新的高原。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历来注重学科交叉。2017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系设立“群贤”交叉学科论坛,已举办22期;2022年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冠亚”交叉学科工作坊,已举办23期。经商定,两个交叉学科论坛自第46期起,合并为“冠亚·群贤”交叉学科工作坊,由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和厦门大学会计学系MPAcc中心联合主办,并获 “冠亚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发展基金”的支持。目前的计划是每月上、下旬各一次。
期待您的加入。
让我们一起“卷”起来!
往期回顾
捐赠方名片
冠亚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发展基金是由厦门大学会计系86级校友企业冠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起设立,总金额1亿元人民币,旨在进一步推动厦门大学会计学系的教学科研事业更高更快发展,提高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的国际及国内影响力。冠亚投资成立于2004年,依托强大的产业背景和专业的投资能力,坚持投资“专精特新”成长企业,始终践行赋能与价值分享,持续为投资人和被投资项目创造价值,在国内投资机构榜单屡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