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 2017年7月11日-12日,由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承办、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及厦门网中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会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审计大学顺利召开。全国27所兄弟院校76位参会代表。
- 2017年7月1- 3日,香港城市大学的张连栋教授为同学们作了题为“Selected Topic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Financial Reporting,and Taxation(公司治理、财务报告和税收)”课程,张连栋教授1999年于清华大学取得本科学位、2008年于南洋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已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The Accounting Review、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 2017年7月1日,澳门科技大学校长签署聘书,聘请我中心曲晓辉教授为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之荣誉教授,是该校仅聘的四位荣誉教授之一。曲晓辉教授受聘为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教授,表明澳门科技大学对我中心的高度信赖与支持,有利于双方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 2017年7月1-4日,我中心傅元略教授受邀赴日本香川大学参加第9届(2017)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研讨会并报告论文“行业价值链协同治理框架(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Framework in Industry Value Chain)”的学术交流。
- 2017年7月30-31日,我中心刘峰教授受邀赴金门开展会计理论与实务交流活动。2017年9月11-17日,我中心肖虹教授受邀赴英国纽卡斯卡大学商学院参加学术会议“China’s Evolving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 conference”。
- 2017年9月27日,深圳商集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唯你网)的副总裁赵勇先生为我中心师生作了题为“大数据在财税实务领域的运用分享”的学术报告。赵勇先生利用账益达产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经验来介绍大数据对行业的改变,普及了大数据的应用思路并激发了大家在会计审计中应用大数据的兴趣。
- 2017年9月30日至11月1日,应日本东北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生院的邀请,我中心曲晓辉教授作为厦门大学教授,受聘为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在日本东北大学东京校区会计政策国际研究生院(International Greduate School of Accounting Policy)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讲学,为该院研究生讲授《亚洲(中国)会计》课程(Accounting in Asia(China),并作为论坛发言人出席了会计发展与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
- 2017年10月10日,我校张国清教授为我中心师生作题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权变理论和制度理论的经验研究”的学术报告。
- 2017年10月28日,受财政部委托,由我中心傅元略教授主持并起草“管理会计应用指引100号——战略管理”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101号——战略地图”正式发布。
- 2017年10月27日-28日,由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主办、我中心和我校会计系联合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2017年会暨纪念余绪缨教授诞辰9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出席本次年会的有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惠忠,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教授,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于增彪教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叶建明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专家学者、实务界专家人士、期刊出版单位代表和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师生共200多人。
- 2017年11月17-18日,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中文:中国会计学刊,简称:CJAR)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新制度、治理与会计国际研讨会(英文: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o-Institution,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本次国际研讨会由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管理学院会计系和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中山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主办,来自美国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的Terry Shevlin教授和麻省理工大学(MIT)的Michelle Hanlon教授、以及加州大学、韩国加图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近6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本次会议。
- 2017年11月19-12月2日,我校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努力地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引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间教育交流与合作。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交流团共22位莅临我校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访问与学习,我中心为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交流团提供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商业、饮食等知识的学习与访问,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当前的商业环境与实践、涉猎独特的中国文化、闽南金三角地区的著名人文景观、中国企业在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与实际应用以及电子元器件制造的精密与先进。此交流项目的顺利开展,有助于促进两校合作与教育的友好交流,以及就教学、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交流。
- 2017年11月25日,由我中心、我校会计学系和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当代会计评论》2017学术年会”在美丽的厦门大学召开。来自澳门科技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境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厦门大学会计学科部分师生共68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高顿财经也派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2017年12月20日,加拿大劳瑞尔大学拉扎里迪斯商与经济学院郭兰教授为我中心师生作了题为“Fighting Collusion through Disparity: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Pay Dispersion on Collusion in Tournaments ”的学术报告。
【重大项目进展报告】
重大项目之一:公共部门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建发
项目批准号:14JJD630003
课题正在结题中,主要是撰写研究报告。经过课题成员的研究和讨论,从研究意义、可行性、创新等角度,对原来的研究框架进行了大幅修改,修改后的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框架包括:绪论,文献回顾,公共部门财务治理现状分析,公共部门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公共部门预算治理,公共部门收入治理,公共部门支出和成本治理,公共部门资金治理,公共部门投资和资产治理,公共部门债务和财务风险治理,公共部门财务绩效治理(评价),公共部门财务治理信息系统,公共部门内部控制构建与执行,结论和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十三个部分。
阶段性成果之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状况与影响因素——基于权变理论和制度理论的经验研究
主要内容:随着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治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ABC、BSC、KPI、零基预算、战略成本管理、项目管理等管理会计方法逐渐在各国公共部门组织中推广应用。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方面基本上处于零星、自发状态。财政部在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和应用管理会计体系方面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和成功程度如何?如何促进管理会计在公共部门的应用?这些问题还有待回答。本文基于权变理论和制度理论,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水平、成功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经验研究。首先,我们依据权变理论和制度理论,识别了强制性、规范性、模仿性同形制度压力因素、管理和组织因素、单位会计系统的类型和性质、对管理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认知等6类因素,并相应提出6个研究假设;其次,我们构建计量经济模型,选取恰当的变量,设计并向行政事业单位实务界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回收了来自28个省份的784份有效问卷。我们的经验证据表明,有453(占57.8%)个单位应用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单位在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和资源管理领域,采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频率较低,并且成功程度很低。在预算管理、绩效管理领域,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采用率较高,但成功程度较低。权变因素如缺乏相关方支持、应用管理会计的困难以及缺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支持在引入和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造成了重要的障碍,强制性、规范性、模仿性同形制度压力因素对引入和应用管理会计起到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最后,我们从制度压力、组织和管理机制、配套措施等角度,提出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政策建议。
阶段性成果之二: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研究
意大利政府会计改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同时是欧盟国家中第一批强制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国家之一。其特点包括,使用会计准则界定合并范围,可以选取多种合并方法,会计处理存在差异,以及公允价值的计量存在困难等。意大利地方政府在试编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遇到诸多障碍主要是:地方政府会计数据与地方政府所合并企业的会计数据缺乏同质性;缺乏专门技能与知识;获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需的数据和文档受限;地方政府的年度报告不够公开透明;缺少相关信息系统等。此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意大利政治上关注的重点仍是预算,而与其它欧洲国家共享应计制的会计数据十分有限,这也成为政府会计改革与政府合并财务编制又一障碍;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有英国编制全国所有公共部门的合并财务报表。英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主要包括概况、与国民账户的比较、会计主管责任声明、治理声明、合并会计报表及附注、审计报告以及附录。英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简称WGA)合并的主体范围主要包括英国的中央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公共公司、地方政府、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和自治政府等公共部门主体。实际编制中,一些公共部门主体虽然符合上述条件,但是没有纳入WGA合并范围,主要包括:一是按照重要性原则,一些小规模的实体没有被合并。二是一些实体直接对议会负责,不需要对政府部门负责,所以未将其列为政府的一部分,例如:国家审计署、独立国会标准局、选举委员会等。此外,还有一些实体由于各种原因未纳入WGA合并范围,但是也许会在未来被纳入WGA。其中比较特别的是,英国的高等院校和继续教育机构,被统计局划分为私营部门,因而没有纳入WGA的合并范围;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如何界定也是争议和敏感的话题。仅为一个目的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是确定的;如果是为多个目的,合并范围的界定需要在多个报告用户利益之间进行权衡;权责发生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通常被视为通用目的财务报表。当前,“控制”概念和“受托责任”概念作为界定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基准与决策制定和解除受托责任密切相关,这一点已被大多数政府会计改革国家所接受。
重大项目之二:国际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型设计及效果检验
项目负责人:张国华
项目批准号:14JJD790008
本课题已经完成结题报告撰写并提交,主要框架和内容包括:第一章引言。阐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在研究现状评析的基础上设计总体研究框架、结构研究目标和研究的基本内容,阐述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确定研究计划和进度,课题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第二章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理论。在回顾公允价值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概括公允价值的制度及理论基础,从公允价值的涵义出发论证公允价值的经济学属性,公允价值计量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从理论上论证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第三章市场环境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型选择。对公允价值定义中涉及的有关“市场”的含义及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结合准则内容对公允价值输入值层次与市场环境、估值技术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构建了公允价值输入值层次及估值方法的流程图。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层次及适用性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阐释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问题,从实证角度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情况,应用的特征、规律性及应用条件的适宜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选择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债务契约、薪酬激励、盈余平滑、资本市场监管、实际控股人性质、房地产市场活跃程度和投资性房地产比重等因素对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并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第六章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及价值相关性检验。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根据经验数据描述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总体情况;公允价值在金融业、投资性房地产业、农林牧鱼也及采掘业中的应用情况及其价值相关性;检验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是结论及建议。
阶段性成果: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已发表在会计之友2017年第15期。
主要内容: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飙升,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利用房地产的出售实现扭亏为盈、挽救业绩,对股市及房市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ST 宁通 B 的案例分析发现,期末房地产价值的历史成本计量是上市公司借助卖房操纵盈余的根源所在。建议准则制定者及证券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期末房地产价值计量及房地产出售损益确认方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各地区房地产价格信 息平台的建设及审计监督,从根源上杜绝上市公司利用房地产买卖操纵盈余的行为。
重大项目之三:大数据环境下财务报告分析框架重构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陈少华
项目批准号:15JJD630011
本项目在课题组负责人的组织领导下顺利进行。项目组定期召开项目内部交流会,搜集整理国内外文献,围绕项目主题开展案例研究,并形成如下阶段性研究成果。
阶段性成果之一: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财务报告分析,已形成文章待发表。
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关注推动了财务报告的变革,IIRC(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在其发布的综合报告概念框架中明确表示,企业发布的综合报告中应有独立、完整的版块提供公司治理的相关信息。
本文将从股度、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与委员会、信息披露、绩效评价及薪酬体系、财务绩效七个角度建立适应公司治理的财务报告分析框架。
阶段性成果之二:财务报告分析的信息生态链视角,已形成文章待发表。
在大数据环境下,纸质媒介逐渐被互联网媒介所代替,信息来源和信息量均被极大的丰富,非结构化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单纯依靠结构化信息已经不能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大数据时代为财务分析提出了新的分析思路和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财务报告分析所需要的信息来源要从“一维”向“多维”方向发展,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将不同的信息进行融合,将结构化信息与非结构化信息进行整合,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本文在信息生态链理论的基础上,站在信息使用者视角,以辉山乳业和光明乳业为例,从公司基本信息、公司的管制结构及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层战略、主要产品、财务数据、品牌价值、不利信息等方面构建财务报告分析框架。
阶段性成果之三:基于商业模式视角的财务报告分析,已形成文章,待发表。
财务报告分析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选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解读和分析。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和财务报告未来的变化,使得财务报告分析需要全新的框架思路。本文从财务报告分析的概念、意义、方法和优缺点出发,引入商业模式这一热点研究问题作为财务报告分析的新视角,搭建商业模式视角的新型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并以中国联通、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为案例,研究其将商业模式应用于财务分析的相应举措,尝试以商业模式为视角研究企业财务报告分析。
基于前期的文献梳理与理论构建,课题组成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始进行案例的实地调查阶段,希望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商业模式、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分析,探讨财务报告分析框架的应用。
重大项目之四:公允价值会计运用与商业银行风险管控
——基于金融市场化环境的行为研究
项目负责人:肖虹
项目批准号:15JJD630012
按照课题既定规划,本课题组运用SSRN文献检索数据库/Econlit的使用等多种途径,进行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资料调查,深入分析和把握有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向并进行相关文献梳理,并据以撰写论文。具体阶段性成果如下:
阶段性成果之一:肖虹,李少轩. 他综合收益的分析师预测效应——会计信息环境特征及分析师认知能力视,已形成文章,拟发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第12期。
主要内容:本文运用2009至2015年期间上市公司的分析师盈余预测样本,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分析师盈余预测分歧度角度,检验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披露的分析师盈余预测效应,并考察公司会计信息环境特征、分析师认知能力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披露与分析师预测准确度显著正相关、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显著负相关。同时,随着公司会计信息环境可比性及分析师认知能力的提高,该预测效应增强,证明其他综合收益决策有用性受到市场参与者所处会计信息环境特点及其决策认知能力因素影响。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其他综合收益的决策有用性机理。
阶段性成果之二:肖虹,吴佳.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市场约束具有“功能锁定效应”吗?——基于中国转轨市场的经验证据,《金融会计》,2017(8)。
主要内容:本文基于中国转轨市场环境,以2007年至2015年为研究期间,以沪深两地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市场约束是否具有“功能锁定效应”。本文研究结论显示,投资者能够识别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信用风险信息并在定价中反映出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息并不存在投资者定价的“功能锁定效应”,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将明显有利于有效管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同时,2009年之后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相关信息不再进入权益表而转为在利润表中归类列报,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对风险信息予以识别。
阶段性成果之三:肖虹 .当前福建省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及防范建议,福建省社会规划办《成果要报》,2017年12月31日。
主要内容: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福建银行业金融风险总体管控严格、不存在“明斯基时刻”,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灰犀牛”现象隐现。为此,提出通过“挖掘大数据风控,实现风险监管系统与现代科技结合”、“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现业务发展与全面风险管理结合”、“完善相关制度配套建设”,切实提高福建银行业金融风险防范效果的具体建议。
重大项目之五:文化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行为
项目负责人:杜兴强
项目批准号:16JJD790032
本课题在该阶段研究期间内顺利进行,进展情况如下:
阶段性成果之一:Hospitality and Auditor Independence: Do Gifts Blind the Eyes?,已形成文章,并被刊物接受,拟发表在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
Abstract: In the Chinese audit market, some firms provide hospitality to their auditors. “Gifts blind the eyes and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The phenomenon provides researchers with a unique setting to examine whether hospitality (proxied by free food and drink) can impair actual auditor independence. Using a sample of Chinese listed firm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1-2010, my findings show that hospitality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nd further hospitality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auditors’ propensity to issue unclean (modified) audit opinions. These findings, taken together, imply that some Chinese listed firms compromise auditor independence and establish bonding relations with their auditors via hospitality. This study validates the impairment of hospitality on actual auditor independence, lending important support to the existing ethical standards about hospitality in auditing profession.
阶段性成果之二:Xingqiang Du* [Sole author],2017,“What’s in A Surname? The Effect of Auditor-CEO Surname Sharing on Financial Misstat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Forthcoming,DOI:10.1007/s10551-017-3762-5。
Abstract: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auditor-CEO surname sharing (ACSS) on financial misstatement,and further investigates whether above effect depends on hometown relationship and the rarity of surnames,respectively. Using hand-collected data from China,the findings show that ACSS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financial misstatement,suggesting that the auditor-CEO ancestry membership elicits the collusion and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financial misstatement. Moreover,ACSS based upon hometown relationship leads to significantly higher likelihood of financial misstatement,compared with ACSS without hometown relationship. Furthermore,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ACSS and financial misstatemen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rare surnames than for common surnames. Above findings are robust to sensitivity tests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measures of ACSS and financial misstatement,and my conclusions are still valid after using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endogeneity concerns.
阶段性成果之三:杜兴强,殷敬伟,赖少娟.论资排辈、CEO任期与独立董事异议行为,《中国工业经济》,2017(12):151-169。
主要内容: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论资排辈是儒家文化中“尊尊”原则的具像化。本文通过分析独立董事之间的排序规律,判断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是否存在论资排辈现象。使用手工搜集的论资排辈数据,并利用中国特有的、强制披露的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议案发表意见和进行投票的数据,考察了论资排辈对独立董事进谏行为的影响,回答了“什么样的组织文化更有利于独立董事发挥监督作用”这一问题。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13年间13336个年度观察值的实证研究分析发现:① 论资排辈和独立董事发表异议意见的概率以及数量显著负相关,说明论资排辈抑制了独立董事的进谏行为,不利于他们发挥监督作用;② CEO任期越长,论资排辈对独立董事发表异议意见的负向影响越明显,即论资排辈所造成的影响因CEO掌握的权力大小而存在差异。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独立董事行为的认识,而且对上市公司的组织文化构建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阶段性成果之四:杜兴强,彭妙薇.高铁开通会促进企业高级人才的流动吗?,《经济管理》,2017(12):89-107。
主要内容:本文利用准实验研究方法,通过手工搜集全国各城市开通高铁的年份数据,量化考察了高铁开通对企业高级人才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能够通过扩大市场规模,进而增加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能显著增强城市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从而使该城市上市企业聘请的博士学历高管人数增加。进一步地考察发现,高铁的开通对国有上市企业和非国有上市企业聘请博士学历高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为,高铁的开通主要促进了非国有上市企业博士学历高管的增加,对国有上市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接着考察了高铁开通对不同类型城市和经济区域的影响。发现高铁的开通对中小城市和没有兴建机场的城市的边际贡献更大,四大经济区中,高铁开通能够为东部地区的发展、中部地区的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输送高级人才,但并不利于东北老工业区吸引和留住人才。最后,对不同职位的高管人群进行的分类回归表明,高铁开通主要是促进了出差频率高的高级管理人才的流动。
重大项目之六:管控机制理论与产业价值链协同治理研究
项目负责人:傅元略
项目批准号:16JJD790033
本项目在课题组负责人的组织领导下顺利进行,该阶段项目进展如下:
阶段性成果之一:跨企业协同治理研究,《财务研究》,2017(5)。
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跨企业的管理和治理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基础成果。但是,关于“如何构建跨企业协同治理机制和如何设计跨企业协同治理系统”的有关理论研究还太少。本文围绕跨企业协同治理的目标“共创价值、共享利益”,综合TEC、BRV、SNT和公共管理中的协同治理创立了协同治理机制概念,并剖析了该机制的五要素与协同目标的有机整体性;基于创立的协同治理机制,构建了跨企业协同治理系统的框架,探讨了该系统的构成和协同增创价值特性。本文对跨企业协同治理理论的基础研究做出了贡献,而且该成果经过一定的拓展后能帮助跨企业决策人和管理人更好地实现协同治理的目标。
阶段性成果之二:2017年11月27-28日,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了“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2017年会暨纪念余绪缨教授诞辰95周年学术研讨会”,傅元略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管理会计大变革”的学术报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阐明了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管理会计变革的趋势,结合余绪缨教授关于管理会计参谋观和战略会计思想构建管理会计创新系统,将余绪缨教授倡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智慧”融入管理会计并追求更高的创新目标;同时,他阐述了余先生的“东方智慧”融入管理会计的具体内容:将孙子兵法的有关谋略(“东方智慧”的精华)应用于会计,归纳了一种“同心协力”、患难与共甚至生死与共的关系,将成为一种巨大的克敌制胜的精神力量;重视善于运用高超的智谋,达到克故制胜的目的的重要性;重视多样化信息的作用,正是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在AI时代,也可以将余绪缨教授的学术思想发展到智能化管理会计体系。与会代表都共同认为这个创新系统的构建实际上处处反映和传承着余绪缨教授的学术思想,包括余绪缨教授对管理会计内涵、管理会计“人文化”、参谋职能论、整体观和系统观、中医诊断方法与管理会计、构建中国特色的会计模式等研究与见解。同时,余绪缨教授的这些学术思想历久而常新,无不反映着余教授对于管理会计的深入思考和前沿研究,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融合和创新。
重大项目之七:资本结构选择与公司治理机制优化
项目负责人:刘峰
项目批准号:16JJD790034
本课题这一阶段的研究,包括:基础资料的整理;制度分析与案例讨论,期望通过案例的深入分析,来挖掘出中国制度情境下的研究问题;根据前期研究准备情况,完成工作论文并投稿。
阶段性成果之一:风险投资网络具有传染效应吗?——基于上市公司超薪酬的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7(2):17-31。
内容摘要:关系网络的“传染”效应指的是由网络的信息 传导带来的网络内个体的行为趋同。对这一问题的检验是关系网络研究的重要领域,也为关系网络的信息功能 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本文以我国的风险投资网络为对 象,以上市公司超薪酬问题为切入点,考察风险投资网 络的“传染”效应问题。研究发现 :第一,风险投资网 络具有传染效应。即当与超薪酬公司具有共同的风险投资联结时,样本公司更有可能出现超薪酬现象;第二,“强 联结”会加强网络的传染效应。风险投资所联接的样本公司与超薪酬公司的相似性越强,包括地域、成长性、 风险等方面的相似,样本公司出现超薪酬的可能性也越 大 ;第三,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也有可能加强 网络的传染效应。当风投向投资项目派出高管时,样本公司更有可能出现超薪酬现象。在控制内生性等问题后, 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发现拓展了我国的关系 网络研究,也从关系网络视角说明,风险投资作为积极 投资者,有激励介入项目的公司治理。
阶段性成果之二:完成博士论文一篇,经理人激励、风险感知与企业零负债行为,已通过答辩。
主要内容: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上最为特殊的一组资本结构现象——零负债,尝试从经理人激励方案、经理人对风险的感知等角度,提出解释。研究发现包括:企业经理人的激励和风险的不对称程度是形成企业零负债的一大原因。而且,不对称的激励与风险对企业零负债的影响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本文进一步通过变换主要解释变量、变更样本、改变回归方法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保持一致。另外,我国上市公司的零负债行为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企业是否零负债以及零负债持续性均会显著影响投资效率与企业价值(会计业绩与市场业绩),而这种作用会受到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企业“零负债之因”与“低负债之因”,甚至可能有助于重新审视现有的资本结构理论。
阶段性成果之三:完成硕士论文一篇:刚性兑付与信用利差——基于“超日债”违约的案例研究,已通过答辩。
主要内容:“刚性兑付”是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一种特殊制度,它在本质上是政府干预的行为,是计划经济下政府干预在债券市场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对我国债券发行制度的描述和分析,发现政府监管部门有动机完成“刚性兑付”并进一步分析出我国债券发行制度可能是导致“刚性兑付”存在的制度因素。本文通过对“11超日债”违约以及兑付事件的研究,讨论了政府监管部门是通过允许投资者借壳上市以及由国有控股投资公司对“11超日债”进行担保最终实现了“刚性兑付”下的全额兑付,利用交易所债券市场公司债信用利差在违约与兑付事件前后的变化,验证了债券市场对“11超日债”违约和全额兑付事件的反应。结果显示,“11超日债”违约瓦解了投资者“刚性兑付”的理念,事件日前后信用利差放大;全额兑付事件又加深了投资者“刚性兑付”的理念,事件日前后信用利差锁窄;且这种差异会因为债券发行人是性质不同,而更加显著。
阶段性成果之四:徐尧,刘峰,王亚. 法治环境、政治关联与违规查处——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当代财经》,2017(8):79-88。
主要内容:采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 模型,系统地研究企业所处的法治环境、政治关联类型以及产权性质对其违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法治环境的改善和企业的政治关联都能降低公司违规的概率,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官员类政治关联中;从企业的产权性质来看,国有企业的官员类政治关联能够降低企业违规被稽查的概率,而法治环境的改善能够降低企业的违规倾向,从而削弱了政治关联的作用效果;对于民营企业,虽然法治环境的改善同样降低了其违规倾向,但政治关联对其违规被稽查的概率没有产生影响。
阶段性成果之五:程六兵,叶凡,刘峰. 资本市场管制与企业资本结构,《中国工业经济》,2017(11):155-173。
主要内容:本文在总结和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制度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管制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以2001—2016 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发现:①公司规模、有形资产比重、成长性、盈利性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符合信贷市场管制,使得银行偏好低风险的预期,这较权衡理论更能解释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②权益再融资要求将上市公司划分开来,使得两组公司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差异,且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在组间也完全相反。③高度管制的资本市场制度下,存在资金盈余的公司倾向于保留内部收益;存在资金短缺的企业,其融资选择受到权益再融资要求、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企业性质等制度因素的限制;整体上,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较低,每年只有5.0%。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管制增加了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交易成本,使得有资金剩余的公司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动机,而存在资金短缺的公司在融资时又受到资本市场制度的影响,选择权有限。因此,基于自由选择融资方式的资本结构研究在中国可能缺少现实基础。
阶段性成果之六:吴超鹏,张媛. 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7(9):178-191。
主要内容:本文研究风险投资机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概率和支付水平都显著较高;高持股比例的风投机构,更可能增加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概率和水平。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通过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从而对股利支付产生正面影响;参与董事会和短期套现压力较大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可能发挥监督职能,从而更大幅度地提高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概率和水平。
此外,还整理了一份关于债券市场制度与发展的相关资料。
重大项目之八:会计计量模式、报告模式与企业综合报告
项目负责人:曲晓辉
项目批准号:16JJD790035
该课题在本阶段的研究顺利开展,进展情况如下:
阶段性成果之一:黄霖华,曲晓辉,张瑞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与股价同步性,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25-134.
主要内容:针对公允价值计量改革与财务报告目标适应性的争论,以我国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改革、盈余管理空间扩大和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扩大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空间,真实的公允价值成为管理层的私有信息,私有信息通过交易融入股票价格,降低了股价同步性。同时,鉴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私有信息搜寻存在超额收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披露金额与股价同步性的相关关系还受到会计信息透明度和证券分析师关注度的制约。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改革需要更为即时有效的公允价值输入值来源,以便制约盈余管理空间。
阶段性成果之二:黄霖华,曲晓辉,万鹏,朱朝晖.公允价值计量、投资者情绪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当代财经》,2017 (10):111-121。
主要内容:历史成本计量与相关性渐行渐远,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得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关系备受关注。考虑到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新准则实施和IPO暂停的情况,以我国A股主板市场2007~2012年IPO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者情绪定价和市场发展水平两个方面,我们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作用。研究发现,样本公司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IPO投资者情绪定价负相关,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抑制了IPO投资者情绪定价,从而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市场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制约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盈余管理空间和提升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积极作用。
【科研成果】



